在“数据创造社会价值”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医疗领域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
作为深耕医疗信息化三十多年的领军企业,东软依托其在数据治理、智能算法与行业理解上的深厚积累,在AI+医疗领域进展显著,打造了100多个AI智能体,赋能100多家医疗机构的智能化转型,并加速临床辅助决策、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及医疗数据价值化等领域的研发布局,彰显了东软以软件赋能民生、推动医疗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
临床辅助决策:从知识图谱到大模型跃迁
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是医疗AI落地最早、应用最广的赛道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东软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其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软研究院院长张霞博士
在过去,CDSS主要依赖规则或知识图谱,但知识更新成本高、覆盖面有限。自2023年起,东软全面转向大语言模型+向量模型的技术架构,实现知识库的实时动态更新。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软研究院院长张霞博士在福州召开的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25上告诉媒体,目前系统能够支持10549种疾病的智能辅助诊断,相较此前基于知识图谱支持的1158种疾病,能力呈数量级提升。尤为关键的是,该系统在真实临床场景中展现出卓越性能——Top5诊断准确率达91.54%,远超人类医生约80%的平均水平。这一成果已集成于东软“添翼”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中,覆盖门诊预问诊、病历自动生成、医保限制支付审核、病历内涵质控等核心环节,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通过病历生成、病历内涵质控等功能,显著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以病历自动生成为例,医生书写一份出院小结的时间压缩了15分钟时间,显著减轻工作负担,释放更多时间用于患者诊治和照护。在某医院部署后,医生评价说“添翼”的病历撰写效果非常好,另外一家顶级医院的医生并给予90分以上的评估结论。张霞博士强调:“我们让大模型学习的是病历书写规范,而非历史低质量数据,在节省医生撰写文档的时间的同时,保证了病历质量。”在这个基础上,东软又做了改进,在生成的病历旁边弹了一个小“泡泡”,点击一下就能显示之前相关的诊疗记录,这种溯源方式更有助于确保病历生成的精准性。
目前,东软CDSS系统已在多家医院落地应用,市场份额在通过五级评估的医院中超过20%。通过与医院的深度合作,东软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医学影像AI:聚焦高价值、差异化创新
医学影像AI是医疗AI领域的另一大热点,其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数据,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规划。东软在这一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血管分析、脑胶质瘤手术规划等细分领域,避开了同质化赛道。张霞博士解释道:“血管是人体衰老最先开始的器官,很多疾病都与血管病变相关,我们不仅分析形态,还能对CT或MRI数据做血流动力学仿真,实现形态学与功能学的融合评估。”
东软的医学影像AI系统能够对多模态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如在血管分析领域,东软的AI系统能够对从脑血管到颈动脉、主动脉、肾动脉直到下肢动脉全血管系统进行评估,不仅分析血管形态,还能通过CT或核磁共振数据仿真血流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东软在医学影像AI领域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其对临床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与国内顶级医疗专家团队合作,东软开发了一系列符合临床需求的AI应用,如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系统和慢阻肺早筛系统。这些系统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尽管医学影像AI公司普遍面临商业化困境,东软选择重要且能体现技术壁垒的方式,并非追求证照数量,而是聚焦能真正改变临床路径、提升诊疗精准度的核心场景。
医疗数据价值化:构建城市健康数据空间
医疗数据的整合与价值化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又一重要方向。
东软通过构建城市健康医疗数据空间,整合全市各大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形成了一个全面、动态的医疗数据资源池,实现了医疗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医疗科研、临床决策和患者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同时,东软还开发了多种数据服务和智能体应用,支持个人查询检验结果与电子病历,医生实现检查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车管所获得癫痫病等特定病种数据集用于驾驶执照审核,药企借助精准患者画像加速临床试验招募,科研团队则依托高质量专病库和智算服务平台开展数据驱动医学研究等等。
东软的城市健康医疗数据空间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与医院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东软不断优化数据空间的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疗科研和临床实践。
例如,东软通过分析大量临床数据,开发了基于AI的智能体,用于临床决策支持,如脑胶质瘤手术规划智能体。这种基于AI的手术规划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复发风险;而在与某医院的合作中,东软采用“医院投资基础平台+PI(学术带头人)主导专病库建设”的可持续模式,三年规划建设70个专病库,并支持医院申报获批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先行先试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东软在医疗数据整合与价值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医疗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据驱动的医学科研,东软发现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医患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东软坚持数据不出院原则,通过云原生工具实现院内标注与训练,跨机构协作则采用联邦学习与数据沙箱技术,在保障隐私前提下促进科研协同。随着国家推动电子胶片普及,未来患者手持影像数据链接即可获取血管健康评估等增值服务,真正实现“防大于治”。
这一切均依托医疗数据价值化解决方案:提供工具解决科研中数据集成治理、检索、加工难及分析建模门槛高的难题;通过成果转化生态破解科研成果临床与产业转化困境,最终实现医疗数据价值化。
智能世界的可靠伙伴,成就智能医疗新生态
东软并未盲目追逐“去软件化”潮流,而是坚守软件初心,加速医疗知识与AI技术的融合,成为医疗行业客户在智能世界的可靠伙伴。从准确率91.54%的CDSS系统,到全球领先的血管功能学分析,再到可复制的城市健康数据空间模式,东软在医疗健康领域始终紧扣临床痛点与社会需求。
正如张霞博士所言:“我们不做取代人的AI,而是帮助人——让80%的医生具备顶尖20%专家的决策能力。”这种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促进健康公平为使命的技术路径,不仅构筑了东软在医疗AI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生动诠释了一家民族软件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数智化浪潮中,东软正以“添翼”为翼,助力中国医疗迈向更精准、高效、普惠的未来。
- 诊断准确率达91.54%的背后:东软领跑医疗AI赛道 – 2025年11月27日
- 管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 – 2025年11月27日
- 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获奖名单:蚂蚁数科获优秀奖 – 2025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