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的诞生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最后的唱晚吗

Fintech如火如荼之下,网联的诞生会给困境中挣扎的第三方支付带来什么?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文件,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根据央行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的相关准备工作;此后网联将组织开展接入工作,最终在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这意味着网联于8月4日正式诞生,但,这还可能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最后的唱晚。

《网联的诞生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最后的唱晚吗》

网联,是央行互联网金融监管创新组合拳中的一个重点,直接指向第三方支付的直连模式。所谓直连模式,是指支付机构绕过了独立的清算机构,直接与商业银行对接。有数据统计,目前约有90%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直接对接银行。

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央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结算,必须通过央行清算总中心进行,因此可以理解,直连模式,是严重的擦边球行为。

不难理解,当央行无法掌握第三方支付通道准确的资金流向时,就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带来很大的困难。近来不断曝出的案例也表明,直连甚至成为犯罪团伙转移赃款、套现获利的温床。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一路凯歌之后,央行通过网联正本清源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平台,也算是金融监管回归本位,“谁的孩子谁抱走”。当然,央妈也为数百家支付企业预留了准备工作或各种“转型”的时间。

你可以理解,多年来,监管当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其实有足够的耐心;我们甚至可以为其“不再假装不知道”而欣慰。毕竟,“李文星之死”或许只会换来天津警方的强力行动,却不会对BOSS直聘等招聘求职网站的疯狂造假带来任何实质影响。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初,网联已经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了4家商业银行和3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当然,一年前,网联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展开,这不是秘密。

因此,当中小支付在通道业务、资金存量博弈中毫无胜算时,难道网联会成为他们的绝地反击之处吗?

非也。此为其一。

其二,其他创新业务,中小第三方支付恐怕也玩不转。有数据显示,目前的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某宝为代表的前三甲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而其中的杀手级应用,就是电商,你懂的。其余绝大多数支付企业,在为数不多的场景中互相掐架,比如收单、平台搭建、理财等,还有预付卡业务。

我始终认为,当数年前众多企业为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疯狂时,大家眼里恐怕只有成功者的成功,以及“拿到就是赚到”的心态。认认真真做场景、搞新品开发?傻子才会这么干。

即使部分C端、B端企业希望打造平台+支付模式,但面对支付市场迅速进入寡头垄断格局、消费者不买账时,也只有黯然。

最后一点是“狼来了”,但恐怕业内人士会说还早。这就是未来美国支付企业杀入中国市场,这一天迟早会来。怎么办?当狼来时,包括监管政策、信用评级、银行卡清算、支付领域都将面临一场重量级较量。

财付通副总经理马晓东曾以《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笔者此处不班门弄斧。

其实,消费互联网愈来愈成熟,但产业互联网刚刚开始。虽然纯粹的支付业务毫无价值,虽然市场留给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时间之窗已经过去,但真正进行场景创新、深入产业链的企业仍然有巨大的机会,但,这不会属于牌照公司。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