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将引入“AI智能体”进行高效调度,蚂蚁数科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南京公交智能化成效显著,市民明显感到线路更方便、交通更快了。近日,南京公交集团宣布启动公交线网二期升级,联合蚂蚁数科打造“公交线网优化智能体”。这是国内首次将”AI智能体”技术深度应用于公共交通调度系统,根据站点、客流、线路等多维数据分析,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智能规划”的全面升级。“晚高峰增加几辆车”、“线路怎么调”等难题将迎来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其中,AI“建议”开通的南京公交210路,服务老年人占比近50%。

《南京公交将引入“AI智能体”进行高效调度,蚂蚁数科提供技术支持》

图:南京公交智能体小蓝鲸

据了解,自2022年起,南京公交就启动运营调度系统智能化升级,2025年南京公交与蚂蚁数科共建的“线网优化与客流预测AI大模型”(以下简称“小蓝鲸”)取得阶段性成果。小蓝鲸可智能分析“出发点到终点”各条线路时长,精准刻画全城、全时段、全方式出行图谱;可以精准解析200m内地铁站、公交站、社区枢纽的客流规律,捕捉出行“毛细血管堵塞点”,智能生成接驳线路最优解。

南京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很多线路设计是凭经验、需求来判断,比如增开医院专线、末班地铁的接驳公交等。但人性化考虑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数据统计来验证,让决策更准确。”目前,南京公交已经运用大模型辅助决策开通了微循环线路30余条,增加84个招呼站。其中,在AI“建议”下开通的地铁7号线接驳公交210路,极大减少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据统计,该线路单日客流最高达2168次,每辆车日均服务380人次,老年卡占比近50%。“除了服务平日通勤人群,这条线路辐射了下关码头、彩虹桥等多个旅游打卡点,提升了游客交通体验,在周末也能保持与平日同等客流量,可以说是AI带来的‘意外收获’。”南京公交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小蓝鲸二期将引入蚂蚁数科AI智能体技术,目标是让公交调度更直观、高效,乘客出行体验更顺畅、更可预期。小蓝鲸“公交智能体”基于多模态识别、语义理解、逻辑推理、知识增强、Agent工具调度等领先技术能力,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公交盲区检测、客流预测等任务的分析和推理;可视化输出线路规划方案、车站布局方案、经济可行性报告等。在底层算法层面,二期将采用公交大模型+垂类小模型结合的方式,针对公交微循环、公交地铁接驳、线路运营调优等特殊场景线路开发新的算法,针对性优化分析效果。

蚂蚁数科是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的独立版块,定位于用AI、区块链等技术驱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蚂蚁数科发布金融大模型Agentar Fin R1。蚂蚁数科CEO赵闻飙表示,AI智能体产业价值的释放,关键在于“水平通用”向“垂直专用”的战略转变。目前,蚂蚁数科已经在全球联合300多个合作伙伴,服务超过1万家客户。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