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4月18日-19日,由清华校友总会主办的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全球总决赛(TMT/AI/大数据)暨大数据智能化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重庆市、清华大学的相关领导及清华校友总会代表、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专家、领投机构代表和参赛团队等共400余人出席。

当前,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组成的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其经济发展新动能作用凸显。在此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创业活动愈加频繁,不仅受到资方的强烈关注,更被各地方政府所看重并着力推动。作为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大赛,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经过不断摸索,建立起数字项目、应用场景、投融资及项目落户闭环,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知名推动平台。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近年来,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成为业界共识,但其意包含两个维度,第一,互联网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第二,从消费互联网转入产业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阶段。这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的融合应用,也就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刚刚开场。而作为融合应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创新创业型项目及公司备受关注。

校地对接 探索科技成果落地新方式

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的科学城,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西部创新基地,培育国家级重庆实验室有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6家,研发企业1300余家,全市积聚了大数据智能化企业3000余家,智能产业实现产值4600亿元。此次论坛和大赛在重庆举办,必将为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重庆市副市长屈谦致辞

据悉,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自2016年开创以来,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项目数量逐年增长,项目累计近2000个。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认为,实验室科学成果的产生和市场上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遵从不同的规律,尤其是信息领域,需要探索科技成果落地的新规律和新方式。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重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其刚介绍,重庆高新区在积极争取赛事落户时,还努力探索参赛项目高效转化落地新机制,首创实践了“赛前对接、赛中深化、赛后落地”的新模式。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在对参赛项目提前细分和对接安排的基础上,组织近10个区县和平台分头对接了参赛的100余个项目,其中直接落地项目近10个、达成意向性项目36个,有效转化率超过45%,得到赛事各方一致认可。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重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其刚

激烈角逐 项目创造社会价值

据悉,本次总决赛共有来自全球102支清华校友创业团队参与角逐,比赛地点设在拥有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重庆高新区。参赛项目分为成长组、天使组、创意种子组。经过激烈角逐,三个组别分别评出项目10强。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清数易明参赛项目是智能建模软件,据清数易明常务副总经理杨建鑫介绍,该软件定位于机器学习专家,固化了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数十年的行业经验,用户可以提交样本数据,软件自动输出经过优化的优质模型可以应用于精准营销等场景,大大降低了数据建模和机器学习的门槛。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化城市里,基于摄像头实时监控,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和处理,从而形成人机交互的闭环。“现在很多城市在按照这个思路建设,每一年的进步非常大。未来3-5年智慧城市将是人工智能落地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参赛方之一,文安科技创始人陶海说。

御数坊是一家定位于数据治理领域的初创企业,其创始人刘晨也携项目参加了大赛,他表示,企业和政府在大数据智能化转型中第一步就是数据治理,三创大赛涌现了一批为各细分领域做数据治理的公司,充分说明业界对该领域的重视和刚性需求。通过参与大赛,让自己看到数据智能的同行都在做什么,从而开放了视野,同时创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

百融金服副总裁陈雷是本次大赛的创业导师,他分析,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着眼于创意、创新、创业,参赛方需要的不光是投资,还有团队及资源的匹配,更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这些,都是大赛平台所能提供的。另一方面,大赛扶持一个企业就是成就一个企业家,背后是企业员工、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在的城市,从而创造了社会价值。

高端对话 工业互联网挑战犹存

4月19日的大赛高峰论坛上,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专家就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产业化挑战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原创 | 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刚开场》

神州数码控股CIO沈暘认为,工业互联网数据量特别大,但数据价值则不太高,需要找到成本可预测、并且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让数据的价值用起来。第一是找到工业方面的大企业,端对端,所有的工业物联网的事情全做完,琢磨很多的经验。第二是找到专有云的公司,占到60%-70%以上细分行业的龙头,由他们做全球领域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相对更容易。

海尔大规模定制平台总监赵银花表示,工业互联网除了能造出好的产品外,还应考虑如何让合作伙伴、资源方从中获得更高的利益,让这种模式、流程技术和系统实现嫁接。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要有公共综合性的平台提供经验或者是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公有云服务平台上,针对行业要有子平台;要和当地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起共建,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昆仑数据首席运营官秦磊认为,在工业领域,价值变现之路特别漫长。“云”,尤其是公有云将是大势所趋,通过“云”来降低大数据应用的使用的门槛,从而实现更多专业领域的创新。同时,数据思维和工业思维必须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做假设、做命题,才能够做测量、做实验。

云城科技创始人王轶捷详细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的几个挑战,首先,部署工业互联网要减小影响企业产线正常运行的影响,同时也必须考虑员工培训导致的成本问题。其次,采集的数据产生的价值能否量化。此外,工厂的数据都是非常私密的,必须保证其放在公有云上是安全的。例如,最近有公司老总希望进行语音控制,但不能使用语音云服务,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声纹”被其理解。但无论前路多艰难,都需要不断地创新。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