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金融科技巨头竞逐万亿消费金融市场

消费金融的万亿赛道正涌入越来越多参与者。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日前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哈银消费金融公司30%的股权,这也是BAT首次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消费金融牌照批筹有望提速,与此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巨头入局。一方面,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更为深度参与,有望使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消费金融行业也将伴随竞争的加剧而加快分化。

消费金融牌照审批有望提速

作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86亿元,继续保持单月3万亿元以上的零售市场规模,日均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790亿元,同比增长8.3%,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1%。

消费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此前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预计,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总计只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基本上是一省一家。而目前排队等候消费金融牌照的仍有10余家公司,其中属于银行的占据半壁江山。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都曾发布公告称拟成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均在等候监管批复中。不过,目前监管层对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仍较为谨慎。

郭树清近期就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要推出更多的消费牌照。

高含金量牌照引巨头布局

值得注意是,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在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但是没有消费金融牌照,而是互联网小贷牌照。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互联网小贷牌照是小贷公司牌照的衍生品,小贷公司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税收、资金来源、杠杆率等方面相比消费金融牌照均有较大差距。以杠杆率来说,小贷牌照的杠杆率多在1.5倍左右,消费金融公司则可达到10倍;资金来源层面,消费金融公司可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可发行金融债券,相比小贷公司优势明显。

“随着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成熟和分工的细化,牌照不再是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唯一入口,不过,贷款发放、风险承担等核心环节只有持牌机构才可参与,从这个角度,只有持牌才能参与消费金融全链条服务,对于巨头而言,持牌仍是不二选择。”薛洪言表示。

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获更大发展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均表示,未来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金融市场还会涌入更多新参与者,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更为深度参与有望使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度小满金融战略投资哈银消费金融,是金融科技能力与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通过此次合作,希望打造金融科技公司与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多元化的发展,帮助行业进行智能化转型。他还表示,金融科技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将联合建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探索和孵化金融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持续提升贷后监测及催收能力。

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表示,消费金融已走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更多类型平台的进入,与不同类型机构间的跨界合作、多元化资本的引入等都越来越普遍,形成了开放竞争的良好格局,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利于消费金融行业更好发展。金融科技企业乐信表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各有优势,双方天然互补。新消费的链条很长,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满足用户所有需求,合作共赢是最好的选择。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