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设备上云专项工作该如何开展

说起设备上云,人们自然想起企业上云。关于企业上云,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20个省市出台了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文件,制定了行动计划(2018-2020年),毋庸置疑,“企业上云”已经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部分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对企业上云进行鼓励。

而设备上云,则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工信部信软〔2018〕126号)(简称《指南》)中首次提出。2019年6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9年工作计划》(工信厅信管函〔2019〕140号)又将设备上云列为专项行动。那么该如何开展设备上云呢?作者从哪些设备上云和上云目的、谁的设备上云和上谁的云、企业设备上云的顾虑三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哪些设备上云

从《指南》中可见,主要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智能设备四类设备上云,上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上。

第一类是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上云。流程行业中的高耗能设备,如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具有巨型、密闭、高温、高压、24小时连续生产,而且其内部的气、固、液、粉多种复杂原料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这些“黑箱”特性,加之设备个性化特征(炉龄、自动化程度等),导致难以实现精准采集感知、燃能控制难度大。企业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把设备数据向云端迁移,基于大数据积累提高产业整体能耗管控能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第二类是通用动力设备。动力设备是企业关键基础设施,为多种设备和产品提供动力源,由于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国内存量大,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所属企业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如何通过上云,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是此类通过设备上云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三是能源设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是国家大力发展的能源重点,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核心。由于风电、光伏设备本身数字化、网络化水平高,具备良好上云基础。通过将设备连接到云端,一方面可提升风电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效率、风场实际投资收益,实现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智能微网和能源自给,使得清洁能源可以进行跨区域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分配;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风电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降低电力需求增长放缓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限发。

第四是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指南》中主要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设备。其中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故障修理还比较落后,其大多停留在人为维修以及养护的阶段。未来可通过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侯春浩《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年第12期“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我国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只有20% 至30% (李金莲,黄利银,浅析我国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必不可少的诊断和治疗工具日趋常态,然而医疗设备的维修模式一直沿袭传统的被动维修模式,以检验科维修数据为例一年总共维修351次(廖晓斌,于强医疗设备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实践探索)。此类设备涉及行业广,相互独立、呈现出维修难、利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上云用云,可以构建社会化制造资源池,优化调度与在线租赁来提高利用率,同时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上谁的云

国内基于四大类设备的上云平台已经成熟,下面列举一些平台可供大家研究参考。在高耗能方面,有东方国信炼铁云平台、锅炉云平台。在通用动力方面,有东方国信空压机云服务平台、轨道云平台。在新能源方面,有上海电气的风云系统、远景能源的格林威治云平台与阿波罗光伏云平台、国家电网的光伏云平台、阿里巴巴的智慧光伏云、东方国信的风电云平台、能源云平台、水电云平台等。在智能装备机械方面,工程机械、远洋船舶、数控机床等智能设备均具有良好的上云基础,龙头设备制造商,如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纷纷加快推动其产品上云用云,行业总体上云率可达15%~20%。通过这些云平台可以引导企业通过对设备运行管理能力。

企业的顾虑

云安全掣肘设备上云。设备上云的安全基础是云技术的安全,一些权威报道表明云技术在安全方面缺乏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在IT产业权威公司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中,列出了云技术存在的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等七大安全风险。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关键行业应用报告(2017)》中,ITU-T、CSA、ENISA、Gartner、微软、华为等国内外业界组织及企业重要关注了数据的非授权使用、共享环境的隔离失败,不安全的API等17个方面的云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将会给用户尤其是大企业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云安全问题是制约设备上云发展的瓶颈。

企业顾虑核心数据上云。设备上云的上云数据通常涉及生产方面的核心数据,设备上云就意味着核心数据流出企业,企业持谨慎态度。

一是企业担心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控制能力将减弱。企业设备上云后,业务数据及运行过程中生成、获取的数据都处于云服务商的直接控制下,云服务商技术上具有访问、利用或操控客户数据的能力,企业不放心。

二是企业出于在数据安全和保密方面的顾虑。系统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云服务商及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而其内部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和运行状态对于租用云平台的用户来说,是很难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

三是担心上云打破内部利益格局。一方面上有影响力的专业的上云平台本身就纳入和平台提供商的产业生态,核心数据暴露,对于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就有被复制的可能。另一方面,云提供商本身是龙头企业孵化出来的平台,企业和此类企业商业上属于竞争关系,上云意味泄露核心数据。故,企业设备上云更侧重上企业内部私有云,难以上升到公有云。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