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凭着安全、可靠、便捷等优势,一举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神”。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生物识别行业发展渐入佳境,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前景大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在各类生物识别技术当中,指纹识别技术最成熟且应用最广泛,但因为存在难以克服的安全漏洞,如指纹采集容易损坏、指纹识别位置要求高等,近年来有被人脸识别赶超的迹象。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行业的热门领域,一方面是采集简单便捷,完全可通过普通摄像头录入,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另一方面是在精准度和安全级别上更高,符合信息时代诉求。
语音识别发展势头同样趋好,具有成本低、采集便捷、认知度高等优势,在全球生物识别中比重达到15.8%。但由于声音会发生变化,且容易受到环境干扰,语音识别未能得以爆发。
虹膜识别是安全级别最高的生物识别之一,误识率和拒真率接近零,但技术成本高,需要精密的摄像头,因此普及还十分有限,多用于安全要求较高的保密机构及高端设备。
从上述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可知,生物识别能够广受欢迎,在于其具有易测量、排他性及终身有效等特点,对保护信息安全具有天然优势。
正是凭着检验快速、结果精准、安全高效等优势,生物识别正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如银行、互联网金融、智能手机等,市场规模增长迅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250亿美元,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则达到300亿元,前景可期。
2002-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元)
具体细分市场来看,到2020年,指纹识别仍将占据全球主流地位,占比超过一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紧随其后;虹膜识别比重将有大幅提升。
总的来说,在信息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背景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前景大好,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不过,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降低使用门槛及成本,同时不断扩宽应用场景。
- 科技部等六部门:加快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领域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创新 – 2022年8月12日
- 云、AI和区块链:国有大新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 – 2022年8月9日
- 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公示 智能车间占大头 – 202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