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杨旭:国内半导体公司与英特尔不是取缔关系

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知名厂商,英特尔对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变化与风险如何评估?而作为中国高科技领域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英特尔公司对“新基建”又有什么看法?

《英特尔杨旭:国内半导体公司与英特尔不是取缔关系》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半导体公司和英特尔不是一个取缔的关系。数字经济、“新基建”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路应该更宽、机会更大,体现出更大的互补性。

简单地“取缔”矛盾更多 互补发展机遇更大

当前,“新基建”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新基建”是基础设施,但毫无疑问,“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是集成电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存在更严重的供应链脱钩的风险,今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同时,近10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布局,新的企业、产品不断出现。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崛起,这是未来的趋势,不可回避。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国外集成电路企业是不是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在采访中杨旭表示,一方面,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协同的确存在风险和挑战,国内产业、国外产业都很关注,也一直在评估。他相信,把风险、机会全部评估完以后,集成电路企业可能要做一个更加全面的布局,而不是像以前做一个产品就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另一方面,“新基建”其实是中外集成电路企业共同的机会。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自己来不及做的事,说不定国内半导体产业已经走到前面了,甚至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这需要进一步探索一些具体的合作领域。不是‘我做了什么你取缔我,你做了什么我取缔你’,而是以一种互补共同推动整个‘新基建’更快地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简单地‘取缔’矛盾更多,互补发展机遇更大。”杨旭说。对于推动新一轮的“新基建”,他建议:

首先是核心技术创新。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和引领。到目前为止,中国在5G的部署和投入在全世界都是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这对智能化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产生指数型的增长。

第二就是应用。中国老百姓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尝试新东西、新服务、新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所有公司都瞄准了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在技术的应用落地上有巨大的机会。

第三是产业的协同。永远在“我”上做文章,而不是在“我们”上做文章,否则生态链就很难建成,没有生态链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全球供应链是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杨旭认为,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永远要站在最前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要不断创新技术,抓住每一次增长的机会,同时也必须要有驾驭危机的能力。而在这方面英特尔有很多的经验,也很有发言权。

“过去30年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既有产业合作经历的高速增长,也面临着一次一次的危机和产业的起起伏伏。我们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杨旭说。

据悉,截至2020年,英特尔在中国已走过了35年,是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数十年来,英特尔与中国科技产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是与中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探索者、参与者、贡献者。这体现在:

产业链建设和创新。英特尔构建全面的产业协同、拉动发展的模式。英特尔的产业协作和贡献得到广泛认可:培养本地产业链,并推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一路为中国经济发展铺建先进的基础设施,输出全面的生态价值。

人才培养的生态建设。英特尔与教育部深度合作24年,为中国培训大量教师,并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产学研合作,为ICT产业培养人才后备军;更瞄准AI等前沿人才缺口作出不懈努力。

精尖制造业务部署。与国家发展议程深度契合,英特尔将最先进的精尖制造业务部署在中国,以成都和大连为中心,形成当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一直非常坚定,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能验证这一点,就是要同行、远行。”杨旭说。而事实上,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协作的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作为全球性企业,全球供应链也是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浪”能掀多高,要看“海”的底蕴

我们已经感受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外部环境和工作、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一些永久性的改变。但是杨旭认为,困难终将过去。长远来看,如何发展自己的业务,这需要战略性眼光,以及很多经验,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寻找到机会——这是新格局的起点。

4月9日,英特尔以“智存高远,IN擎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媒体举行年度战略“纷享会”。英特尔首次提出数据时代“智能X效应”的思想,解读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机遇。

“智能X效应”既是产业效应,也是经济效应。一方面,万物智能化带来指数级数据爆炸,智能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释放数据的价值,使产业升级、经济升级迈向新拐点。另一方面,智能化推动增值服务和跨产业融合。AI、5G、云计算、智能工厂等加速发展,推动“新基建”,助力中国更快、更高质量地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产业与经济结构也加快从大规模制造,朝着增值的服务业过渡。

中国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新基建”,目的就是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数据本身的增值,最后变成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每个人的个性化业务,这才是“新基建”对生活、工作、学习方方面面的影响。

“它不仅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数据的价值,”杨旭表示:“海量数据的爆发和数据形态的多样化,正是当今时代新的浪潮,而‘浪’能掀多高,要看‘海’的底蕴。”

智能科技就是“大海的底蕴”。

《英特尔杨旭:国内半导体公司与英特尔不是取缔关系》

“推动智能科技与应用融合,需要解决三大挑战: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应用场景多元复杂,生态建设百业待兴。”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表示。

《英特尔杨旭:国内半导体公司与英特尔不是取缔关系》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则表示:“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与存储、互联、安全与软件在内的六大技术支柱不仅是英特尔未来推动自身创新的技术引擎,还是驱动整个行业智能变革的动力。”

据悉,近年来,从通用型CPU到GPU,从可编程加速产品FPGA到ASIC专用芯片,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组合不断扩展,支持客户从云、网络、边缘到端的智能部署,奠定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转型和智能边缘等多领域创新的数字基石。

当前,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不断深化转型,潜在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智能科技,成为英特尔发展史上最大的机会,推动着英特尔创立以来最重大的转型。

资料显示,2019年,英特尔营收接近720亿美元,连续四年创新高,实现“以PC为中心”和“以数据为中心”业务的双增长。“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也从过去30%提升到70%左右。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