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渐趋完善 四大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所产业规划部主任张杰斐日前在解读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时指出,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是赶超型和跨越式的,无前车之鉴,无先例可循,无路径可依。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持续性的难题也有阶段性的阵痛。这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久久为功。

张杰斐说,下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需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央地之间的政策协同与一体化落地;需要开展多方“团体赛”,发挥制造业企业、ICT企业等相关服务商的积极作用,发挥整个产业链、创新链环节的积极作用;需要实施创新“攻坚战”,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产业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基础进一步深化和夯实。

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渐趋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从相关重要指示来看,可以总结出工业互联网的三大特征,这就是基础性特征、融合性特征和聚合性特征。

首先,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系统推进。其次,工业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业新生态,体现出融合发展的特性。第三,工业互联网能够结合5G、大数据、AR/V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其拓展新的空间,发展新的应用,能够引领数字经济,支撑建设数字中国,这体现出聚合性的特征。

张杰斐介绍,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涵盖的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创新驱动、产业规划、区域发展、对外开放、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等,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多个方向。从这些决策部署来看,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战略衔接。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文件,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战略密切衔接。

二是注重改革创新。系列文件的重点,是工业互联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要改革部署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注重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文件,对工业互联网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

“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性、全局性。工业互联网已经真正从战略层面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张杰斐说。

据悉,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互联网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从2017年以来,工信部大约有15份文件,涵盖系统推进,网络、平台、数据、安全、标准等方向。此外,在印发的多份文件中,提到了工业互联网,涉及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金融支持、行业融合应用、技术标准攻关、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

从工业信息化部系列工作部署来看,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作用:

一是突出目标引领。工信部系列文件以支持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的跃升,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系统推进。系列文件围绕已经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项明确阶段性工作举措,推动工业互联网一年有一年的变化,一年一个新进展,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

三是突出融合应用。系列文件推动工业互联网在钢铁、交通、能源、物流等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中,发挥赋能作用,深化融合作用,支撑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有效助力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高端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据介绍,除了工信部系列工作部署,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均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政策,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合力正在逐渐壮大。尤其是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将工业互联网布局为重点工作任务。

工业互联网取得四大发展成效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和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的实施已经带动社会性投资近700亿元,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例如,从示范带动作用来看,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几大试点示范工作,已经遴选出了近400个试点示范项目,树立起全国范围内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样板标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建设了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未来还会打造更多具有区域优势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张杰斐认为,工业互联网推进至今,其发展成效显著,体现在四个方面。

成效一:从无到有,四大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5G网络的不断深入和覆盖进程的加速,5G基站数目前已经超过160万个,高质量的外网能够实现全国地市的基本覆盖。标识解析体系的五大顶级节点、超190个二级节点投入运行,基本实现运行体系化。

平台体系方面,综合+特色+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28家企业。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也在推进面向行业、面向区域、面向底层应用技术的平台体系。总体看,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个,连接的设备已经超过7800万台(套)。

数据中心体系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已汇聚21亿条工业数据,区域分中心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双城地区等全国重要经济区域落地,开始面向石油、建材等多个行业开展基本的支撑和服务。

安全保障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的监测范围已经覆盖了汽车、电子、航空、钢铁等14个重要的工业领域。

成效二:从点到面,融合应用的新动能正在快速壮大。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主体、应用的行业和应用场景,都取得了由点及面的进展。从主体来看,已经从龙头企业单点应用,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从行业来看,从个别行业的单点应用,向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加速渗透。从场景来看,已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的单点应用向全环节、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延伸,探索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以及数字化管理等典型的六大模式。

成效三:由外到内,5G赋能构筑全球领先优势。

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推进,在建项目达到2400个,覆盖了电子设备制造业、钢铁行业、电力行业、建材行业、纺织行业等十大重点行业,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生产检测、物流配送、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方面,形成了20大典型的应用场景。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以及5G应用的逐步深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提炼和深化。

成效四:从小到大,产业新生态蓬勃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近五年来,已经取得了相对完整、基础比较扎实的进展。

第一,产业规模不断突破。当前,工业互联网整体产业规模已经破万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国工业5G芯片模组、工业人工智能芯片、工业传感器以及智能传感终端等领域的攻关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突破。尤其是随着整个5G技术的发展,工业5G模组进一步下沉,价格进一步下探,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工业现场组网的基本要求。未来随着标准、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低成本、易推广的组网的模式,以及工业现场改造解决方案的丰富,会对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产生更为强劲的助力。

第二,标准体系构建提速。我国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5G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基本与国际同步。已经发布了国家标准60余项,国家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深入之中。

第三,人才体系稳步构建。人才建设、人才标准、培养步骤等,正在积极推进中。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的国家标准进展迅速,尤其是在执业证书方面,取得了多项相关标准。大量高职院校开展备案,开设相关的专业。下一步将从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及现场技能型人才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结合,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的稳步构建。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