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亚男(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布局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从党的二十大,到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2023年全国两会,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被反复提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构筑数字中国建设基石
数字中国建设根植于数字基础建设和数据资源流动。数字基础建设通过发挥“数字”生产要素显著的纵深渗透和集约整合能力,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赋能。数据资源流动则立足于数据要素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价值转变,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配置。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流动的物质载体,为数据资源流动提供底层架构和技术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而数字资源流动放大了数字基础设施的资产价值,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供战略指引,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向数据资源流动的堵点、痛点、难点,两者共同构成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动脉循环系统,有力支撑起数字中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5G网络、千兆光纤规模化部署和融合应用,加快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泛在连接。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走深向实,重点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数据中心供给结构,重点提升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算力网络节点的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实现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
数据资源流动方面,既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根据不同数据类型,明确数据权属,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数据资源健康流动;又要优化数据资源管理利用机制,通过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通过支持农业、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企业探索特色数据应用模式,提升商业数据应用广度和深度。
以推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
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是推进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数字技术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夯实了数字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数字技术与政治建设的融合优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上层建筑,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强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数字技术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数字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体现了数字中国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统一。
数字技术与经济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经济建设融合方面,要持续推进数实融合,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鼓励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战略以及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数字技术与政治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保障。与政治建设融合方面,要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确保数字政务等相关法规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强化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和提高数字政务服务水平。
数字技术与文明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价值引领。与文化建设融合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丰富网络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通过多渠道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进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引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建设方向。
数字技术与社会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与社会建设融合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打通困扰人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坚持数字公共服务普惠为民,深化“互联网+社会服务”,强化就业、社保、养老、托育、助残等重点民生领域社会服务供需对接。
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方面,一是要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优化升级生态环境网络监测体系,拓展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二要实现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利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数字化绿色化良性循环系统。
以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安全保障激活数字中国建设动力
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安全保障是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助推下,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将致力于突破核心技术领域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难题;数字安全保障将定位于抵御数据泄露等潜在的网络风险,保护数字产权,维护数字技术创新安全,筑牢网络安全底线,确保在安全中发展,用发展促安全,二者协同配合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引擎。
为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完善数字安全屏障,激活数字中国建设动力,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集成电路制造、芯片设计、基础软件开发等“卡脖子”技术,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高点。同时要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完善隐私保护、数据产权、数据交易等相关制度规则,维护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保障数据安全。加强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网络安全。
以数字治理生态和数字国际合作优化数字中国建设环境
数字中国环境建设离不开数字治理生态和数字国际合作。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健康可持续的国内发展环境,保证了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则通过与数字伙伴共享数字技术和资源,制定国际标准,开放数字贸易等方式,为数字中国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数字技术,提高国内数字中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上述两者内在统一,相得益彰,确保了数字中国建设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为营造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需要着力构建数字生态规则体系,全面提升数字生态治理能力,完善与数字平台特征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为深化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应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落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数字经济领域成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等多元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数字交流与合作,搭建高质量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JL123)阶段性成果。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王艺霖、闫相甫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 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三大变革 – 2023年7月10日
-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发布 – 2023年7月5日
- 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中国能力中心正式成立 – 2023年7月5日